按照成都市委、市政府公车改革部署,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积极争取各方支持,细化工作方案,找准工作定位,全力以赴确保公车改革顺利推进、按时有序完成。
一、明晰车改“四化方位”
一是坚持规范化。严格按照中央、省上公车改革方案确定的原则、范围和具体要求,拟定成都市公车改革涉及到的车辆处置拍卖、保留车辆核定、用车保障等方案,不折不扣抓好落实。
二是注重系统化。统筹协调、系统思维、通盘考虑,使机关事务各项工作与公车改革相融互动,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与市级相关部门协调配合,车改各个环节不留盲区、不留死角。
三是体现差异化。既坚持原则、统一标准,又分门别类、区别对待,全方位多层次满足车改后工作需要和人性化需求。
四是强化法治化。依法依规理清工作边界,明晰职责关系,完善工作流程,健全制度标准,确保公车拍卖处置、政府采购等环节都公开、透明、规范运行。
二、务求车改“四个效果”
一是人员全保障。此次车改涉及全市党政机关全体干部职工,包括局级、处级、科级及一般工作人员,车改后的公务出行保障应细化落实到每个群体。
二是行程全覆盖。车改后用车保障既包括近距离、主城区,又涵盖了远距离、各区(市)县。
三是选择多样化。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意愿,体现以人为本,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出行方式。
四是改革出活力。通过改革,进一步激发机关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,力求实现机关满意、社会认同,同时拉动内需、发展产业,促进节约型机关建设。
三、保障车改“六大出行”
一是确保重点出行。通过公开招标按政策搭建服务平台,为市委、市人大、市政府、市政协各类公务活动及市级部门重要活动提供优质服务。
二是保障应急出行。按照精简高效原则,核定各部门保留车辆,通过“集中管理、统一派遣”,为机要通信、应急出行、执勤执法等提供保障。
三是优化公交出行。协调市交委、市公交集团等,进一步完善集中办公区周边公共交通服务体系,积极推行“定制公交”、“快速公交”,优化“社区巴士”线路,高效保障机关干部城区内公务出行。
四是创新绿色出行。积极协调、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,以“成都造”为重点,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在机关部门和机关干部中的使用份额。
五是倡导健康出行。协调市交委、市公交集团及机关办公区物业公司,在集中办公区内外增加公共自行车点位和数量,为机关办公区、人员聚集地近距离出行提供服务,倡议5分钟行程选择步行、10分钟行程选择骑车。
六是探索科学出行。开展“互联网+”试点,探索便捷的车辆出租运营方式,完善网络预约出租模式,抓紧研发公务出租手机APP,创造条件为公务出行提供手机预约出租汽车服务。
(成都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供稿)
|